「在文字中证道。——唐泪」
暑期档已过大半。
携民族集体疼痛而来的《南京照相馆》跑出,本来以为自己会大热的《长安的荔枝》不及预期,并无爆相的《戏台》中规中矩,号称大片的《东极岛》“沉没”。
但真正让人意外的,是动画电影《浪浪山小妖怪》。
其预测总票房,从一开始的仅四亿,一路飙升到超过十七亿,若能扛住近日包括《捕风捉影》和《死神来了:血脉诅咒》等新片冲击,二十亿票房或在望。
它为何竟如此生猛?
这并不是一个“正经”的西游故事。
据说,其灵感的源头,系来自小说《西游记》中,有妖怪曾提出假扮唐僧师徒取经的情节。
制作团队将其提取成电影故事的主线设定,并移植到底层小妖怪身上,他们认为,这样更具反差感和喜剧张力,也契合“组团-成长-变化”的剧作模式。
展开剩余79%见此节,笔者第一时间想起“小雷音寺”和妖怪黄眉,以及困住孙悟空的金铙。
如果没记错的话,《西游记》故事里,黄眉就曾经萌生过,“干掉”取经四人组,自己去往西天,找如来求取真经的想法。
另外有此想法的妖怪,应该还有个六耳猕猴。
在西游故事里,无论是“小雷音寺”还是“真假美猴王”,都有足够的文章可做,可惜,尚无任何一部“正剧”西游电影,将相关故事搬上大银幕。
片方算是另辟蹊径。
而纵观西游题材电影。
破十亿票房者有几部?上限又在哪里?
目前来讲,包括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在内,大略有《西游·降魔篇》、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》、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、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和《西游·伏妖篇》这么几部电影,破了十亿票房,最高票房上探十六亿。
从正剧角度来说,笔者颇为推崇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。
此片虽有迎合春节档的瑕疵,却开始尤其重视“改编”《西游记》这一课题,既有创造性,又合乎原著逻辑。
可惜旋即,就以《西游记女儿国》一片走偏,并令已经立项的《西游记之三借芭蕉扇》和《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》两片,胎死腹中。
这实在令人扼腕。
当然。
时间来到当下,姑且将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算作西游题材电影之一员,它将携强势口碑,打破国产电影史上,同类题材电影的票房天花板。
而该片走势奇强的原因,其实并不复杂。
划重点——情感与励志的真诚。
笔者此前,其实并不关注此片,也还是在小朋友的口中,首次得知了其前身《小妖怪的夏天》,而后偶然刷到一个预告短视频。
也就是“小猪妖大战黄眉怪”那一段。
“一辈子只能用一次的大招”、“就是这次”、“一天要喝四壶水”和“妈妈对不起,这一次我食言了”,这些语言不见得如何壮怀激烈,但当它们与小猪妖渺小又坚定的身影重叠,就有一种古老而又传统的精神,扑面而来。
“牺牲”、“勇气”,与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。
这种感觉就很能动人。
这一瞬间,就足以令不少观众生出一个念头,买票去看看。
好电影,大抵如是。
话到此处,想起来大鹏的《长安的荔枝》。
不久之前,网上铺天盖地有人在说,“《长安的荔枝》票房滑铁卢,大鹏很焦虑?”
笔者凑趣闲聊了几句,认为“在技术与艺术之外,真诚才是必杀技”,故而“或该先忘掉票房和计算,再图未来。”
有人就不太高兴。
他认为《长安的荔枝》已经足够好了,只是时运不济而已。
或许吧。
不争。
而笔者觉得。
《浪浪山小妖怪》这匹暑期档“黑马”,在票房成绩的可圈可点之外,应该也给很多电影人“上了一课”。
它或会推动很多人去反思,观众为什么不愿意走进影院。
工业、技术与计算,永远不是真正的核心。
思想与情感才是。
发布于:四川省南方配资,上海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是多少,全电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