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起来平凡无奇的高速公路,居然还能用来起降战斗机甚至轰炸机?这可不是在电影里演的,而是真真正正的国防高科技。
这种叫做战备高速公路的路,在河南这片兵家必争之地上可不少见。就在这样的核心区域里,也有这样一条高速公路,它到底是哪一条呢?
战备高速
战备高速公路呢,实际上就是那种具备飞机起降能力的高级公路。它可不是普通高速公路的简单增强版,而是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,就特别考虑到国防方面的需求,属于一种特殊工程。
这个概念,其实可以追溯到二战时候德国那会儿。
那时,德军为了防止机场遭炸,灵机一动,把高速公路利用得巧妙极了。它们根据公路的直、长、宽的特点,稍作调整,就变成了临时跑道,有的地方还在两旁密密麻麻的树木掩盖下藏了战机和物资,挺有创意的办法。
这种机智的战术在突袭苏联时帮了大忙,许多苏军的飞机还没反应过来,就已经在自己机场被摧毁了。
战后,大家都发觉这种在路上跑的跑道挺有用,特别是在现代战争节奏那么快、打击又那么准的情况下,机场的存活率一下子大打折扣。
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里,血淋淋的实战经历告诉大家,没有控制空中的优势,就等于失去了主动权。
所以,把高速公路改成应急跑道,就像给空军多添了一条生命线,即使固定机场被摧毁,战机还能有机会起飞打仗。
我国早就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了,早在1989年,中国空军就在沈大高速上进行了第一次战备跑道着陆的演练,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公空两用交通建设的一个新阶段。
现在,辽宁、山东、福建、河南等多个地方都修建了这种特别的高速路。它们看起来和普通高速公路没啥区别,但其实暗藏玄机,甚至有的服务区大得能让飞机停着。
别觉得它只是条普通的路,要真让它变成跑道,门槛可不低。战备高速对这些道路还得有什么样的高标准要求呢?
战备高速与普通高速
普通的高速公路主要是跑汽车的,至于战备高速,得能帮飞机起降,这两者可不一样。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规模指标,战备高速的直线段长度得够长,基本都要在2000米以上,才能满足飞机进出的需要。
宽度方面也不比一般的四车道或六车道,得留出双向六车道甚至更宽的空间,好让飞机能顺畅掉头、滑行啥的。
再者,路面承载标准也高得离谱,普通货车和飞机着陆那点冲击根本没法比,路基的厚度和混凝土的等级都远远超出普通高速的要求。
平常高速路边常见的广告牌、摄像头、指示牌啥的挺常见,但在战备高速路段,这些反倒可能变成障碍物。为了在飞机起降时不撞上,这些区域得保持空旷,连树要种得低一些,不能长得太高。
一些战备高速甚至全程都没有装路灯杆,而是用地面指示灯来指引路线。再者,路面的清洁程度要求特别高,一颗小小的石子或金属碎片一旦吸进发动机,可能就会引发严重的事故。
最吸引人的地方,还是它的变形本领,很多战备高速的中间分带藏着轮子,可以迅速收起来。要是接到任务,工程人员能在一个小时以内就把一条完整的跑道铺好。
现在的服务区,不再只是简单的休息地方,而变成了能容纳20多架大型飞机临时停靠的停机坪,地面结构都经过特别加固。多亏了这些隐藏的“绝活”,战备高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比普通高速高得多。
实际上,在河南这个核心区域,也有一条战备高速公路,你知道是哪一条吗?
郑民高速
到了2014年,郑民高速突然变得特别火爆。原因嘛,是央视报道我军多个型号的战机在那儿顺利完成起降演练,涉及三代机和中型运输机。
从画面上看,直升机和运输机一气呵成地依次降落,动作干净利索,就像在正规机场飞行一样。那条高速高速看着没啥特别,但其实自2011年建好那会儿,早就预留了作为战备跑道的所有条件。
郑民高速可以说是国内设施最先进、功能最齐全的战备高速公路之一。它的直线段长度、路面承载能力、净空高度全部按照军用标准来设计,服务区的面积是一般普通服务区的三倍,战时还能迅速变成临时的空军基地。
别看它除了军用之外,还能当民用飞机的备降场,实现了军民两用,可说是挺有意思的。不过,要在高速公路上让飞机起降,这事儿可一点都不简单,绝非那么容易。
参加过演练的特级飞行员李福俊直言不讳,跑道窄、环境又不熟,天气和着陆条件还比机场更难应付。这就得飞行员不仅技术得杠杠的,心理素质也得特别强,才能应对得了。
最近几年,我军也经常搞类似的训练,主要是为了让飞行员们能熟练掌握公路起降的方法,还有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,目的就是提升他们在各种复杂环境里的作战能力。
郑民高速的顺利完工,说明我国战备高速公路建设已经达到了能够支持三代机起降的标准,同时也反映出国家在交通布局里,把国防理念考虑得很周到,具有长远的眼光。
全国范围内还有十几条类似的高速公路,合起来就像一张无形的防空网似的。背后其实是咱们国家一直在推进军民融合战略,这既促进经济发展,也保障国家安全,真是一举两得。
那么,这类基础设施在国际上到底算什么水平呢?别的国家他们又是怎么操作的?其实,把高速公路当作跑道用,这事儿全球好多国家都在试着玩。德国算是挺有先见之明的,他们作为鼻祖,到现在还留着不少能起降战机的高速路段,真是走在前头了。
美国早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,就开始大规模搞战备高速公路建设,全国各地都有能让重型飞机起降的跑道。这事儿真是提前做好了准备,显示出他们的战略眼光。
近年来,美军还尝试让AC-130J空中炮艇、MQ-9无人机这些更大、更特别的机型在公路上起降,2024年8月,他们在阿肯色州某高速上成功搞了次热加油演练,战术机动性提升不少。
日本、俄罗斯等国家也搭建了相似的基础设施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近几年,美军明显增加了在印太区域利用高速公路进行起降的演练次数,动作频繁得很。
他们觉得啊,未来要是在这片区域发生冲突的话,固定的机场很容易被压制住,可是在各个岛屿上分布的高速公路倒成为了随时可以起降的地方,能实现“打了就跑”的游击式空中作战,挺灵活的。
不过呀,跟大多数国家把公路当成防御用跑道不一样,美军更看重的是主动出击的部署。这也从侧面说明了,战备高速公路的作用可不止在于自我保护,更主要的是能出其不意、灵活反攻。
虽然我们起步比较晚,但发展得挺快,实用性也很强,像郑民高速这些项目,充分证明了我们在技术和战术方面都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前列。
回头想想,从二战那会儿的应急措施,到现在成为大国的标配,战备高速早已经不单单是个交通工程,更是一种展现战略智慧的象征。
战备高速公路虽看起来不是那么张扬,但实际上却是一座将民生和国防紧密结合、平时与战时无缝衔接的庞大工程。它向我们揭示,现代国防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上的英勇,而是在每一条道路、每一张网络、每一片天空的细微环节中默默存在。
河南的郑民高速,可真是这种融合式战略的典范体现。平时,它是繁忙的交通要道,关键时刻却变身为战机起降的命脉所在。
我们一直说国家的大事主要是在祀典和军事,但如今也得加一句,国之基础设施在民用和军事之间。目前一条能让飞机起飞的高速公路,不仅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工程水平,还反映出它的战略眼光以及整体的生存能力。
未来,随着技术不断推进和战术不断变化,这种隐形技术还会不断提升。我们相信,在和平时期,它安静地支撑着经济和民生;要是局势急转直下,它就变成守护天空的另一对翅膀,发挥重要作用。
主要信源
南方配资,上海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是多少,全电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